马连良
技术专家
马连良,男,1976年10月生,汉族,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(青岛校区)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山东郯城人。
一、研究领域、专长
基于 ATLAS 探测器研究标准模型的 Higgs 粒子以及寻找标准模型理论以外的新物理; 参加 CLIC 实验上上电子束流的模拟研究工作;BES上的粲物理的研究工作。
二、获得重大人才培养计划、基金资助项目情况
2015年获得山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。
三、工作经历
2004-2006 年 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后研究 ;
2006-2009 年 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;
2009-2013 年 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(麦迪逊校区)从事研究工作 ;
2013- 至今 被聘为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教授。
四、教育经历
1995-1999 年,在山东大学获学士学位;
1999-2004 年,在山东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。
五、主要科研成果
先后主持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、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子课题 1 项等。在 ATLAS 实验上,作为核心成员基于 H → WW* 和 H → bb 的分析工作在希格斯粒子发现工作中作出直接重要贡献。现在致力于在实验上寻 找希格斯粒子的 ttH 的产生过程和衰变到底夸克对的衰变末态,截至目前均已经观察到 3 倍 标准偏差以上的信号;同时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的研究工作。在CLIC实验上开展束流模拟研究工作,首次将27公里长的CLIC实验上的RTML对静态误差的容忍度提升到一个可以实验上能够实现的状态,使得对极小发射度的束流进行长距离的传输成为可能。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BESIII和未来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CEPC上分别开展粲物理研究和希格斯粒子性质的研究工作。作为主要分析者,共发表了实验文章20多篇,合作组文章200多篇。
六、联系方式
地址:青岛市即墨滨海路72号山东大学青岛校区
电子信箱: Lianliang.ma@sdu.edu.cn